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诗词理论诗词理论
字字珠玑屈原精神延续 ——漆雕世彩新著《楚辞集联》序
陈怡良丨漆雕世彩2024-09-121680人已围观
简介陈怡良,1940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顾问。
字字珠玑屈原精神延续
——漆雕世彩新著《楚辞集联》序
陈怡良
陈怡良,1940年生于台湾嘉义,台湾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屈原学会顾问。
集诗人、作家、学者、书画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漆雕世彩先生,此次又再出版一部新著,即《楚辞集联》。前个人曾为其大著《新楚辞》写过序文,今蒙其不弃,再嘱个人,为其新著撰述序文,个人既为其多年同道好友,又为其诚挚之忱所感。因此允其所请,欣然命笔。
一、《楚辞集联》,界定其义为先
世彩先生的这本《楚辞集联》,是一个很特殊的文类。先来解释何谓对联,有专门研究此体类之张治说:“对联又名楹联,或叫楹帖,俗称对子,现在一般通称之为对联”,又说:“对联是将若干不同的字句,分别组合,造成两个互相配对,用来表达情意的话语”①言之良是。由于我国文字,属于方块形体,一字一形,一字一音,与外国拼音文字不同,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特殊作品。以其单形单音,联缀对偶,极为方便,且易于直书,于是自然有对联作品的产生。近人吴调公进而阐述说:
对联正是利用汉字的特殊性能来构思、造句、修辞、叙事、状景,抒情言志。以精炼而形象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既含蕴深厚,富有诗情画意,又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优美,成为我国文学艺术的特殊形式,真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创造。②
以对联能发挥多方面的功用,确为我国人珍视的宝贵文化遗产。因之吾人对此一文化遗产,切不可忽视,更应努力学习,使其发扬光大,因为这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重责大任。
而集联者,诚如世彩先生在《楚辞集联·书后》写的:“即以昔贤之成句,依联创作之规则,经搜索、比对、核辩、衡量,缀集而使之成为宽泛意义上之对联”。而《楚辞集联》即是以《楚辞》的字、词、句为联。而集联所要求者,是“求语言浑成而另出新意,或描述新的意象,或创造新的意境,或表达新的思想”,如是,则集联的运用大矣哉!
二、专著创新,似寻常最奇崛
王安石〈题张司业集〉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若以此两句来验证世彩先生创作这本《楚辞集联》,可说极为符合。个人为何下此评语呢?后文将会详明的讨论。先来了解对联这种文体。
对联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可说是一种具备独特美的艺术品,近人李渔叔序《莘庵联选》,对对联曾下一中肯与精崭的评论说:
尝窃窥前辈制作之意,其于留题风月,藻绘江山,初不过陶写襟怀,宣泄情性。若赠遗庆吊,抑扬高下,必也适其分际,默运寸心,褒贬寓乎一字一句之微,而华衮鈇钺之义皆具。至于激励忠孝,宏奖善类,尤措意焉,故每一联出,争为传写,流播遐陬下邑,颂之数十年或百年不衰,深入乎人心,而厚培风俗。推其义,固仍与《诗三百篇》之教相发,是则昔贤为之,而不肯苟焉。③
李氏所评,切中肯綮,深获吾心。盖对联最初,乃文人学士,对风月、江山事,“陶写襟怀,宣泄情性”而已,然对赠遗庆吊事,也适当的加以撰写,自然也运用寸心,在一字一句之间,寓有褒贬之义,于人而言,则“华衮鈇钺”,自是加在其身。当然某些对联,文人学士更是有心放在“激励忠者,宏奖善类”上,以可正人心,移风俗,如是,这些名家制作之对联,让人赞赏不已,而流传各地,甚而传播数十或百年而不衰。
对联在某些人士眼中,或将其视为是文人之间的文字游戏,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其实并不尽然。对联创于五代,长于唐宋,至清代而大盛。最初自是文人所撰,其后推广至社会各阶层,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而普受欢迎的民间文学。以其为一种极富生命力,荟萃吾国多种文学形式之长的文体,应用极广,又能雅俗共赏,惜者是未能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未免令人遗憾。实际有很多对联,乃出于名家手笔,虽或许是片言只语,然字字珠玑,蕴含之意义深远,情趣无穷,让人玩味不尽,是上乘的艺术佳作。
世彩先生的《楚辞集联》,个人以为颇具创新性,如其在《书后》自述的:“是自《楚辞》问世二千三百多年来,第一部集《楚辞》为联的专书”。千百年来,无数的学者,对《楚辞》的探究方法,是在“辨字、审义、溯源、通变、注释、翻译、补阙、核流、访本、考证、比较、析疑、解骚、评骚、续骚、拟骚等”方面,而他则突发奇思,以《楚辞》来集联,突破现有的《楚辞》研究局限,以一种“新品种、新样式、新方法”,在前贤少数一、二联之尝试启发下,撰成三百二十六联之制,可谓旷古未有。
当然,或许在某些人之心目中,此项撰述,极为寻常,不足为奇,但个人之所以称其为“奇崛”者,乃在他并非食古不化,固守陈规,不知变通,而是他除了在“音节、词组的关键位置上,能讲究平仄,讲究对仗”,尽量“保留屈宋楚骚的原汁原味”,使出浑身解数,“放宽平仄的限制”,“不强求平仄音韵合律”,且有时还改变字词,或自造新词,来代替名言,又或颠倒语序,使其更加契合情境,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如此,岂不是一种集句的创格吗?
前个人曾为世彩先生的大着《新楚辞》,写过一篇序文,文中曾引用胡适先生的著作《尝试集》文句,文集中,他曾将宋·陆游的一首诗句:“斜阳徙倚空长叹,尝试成功自古无”,句中“尝试成功自古无”,应是别有意涵,而非真理,而胡适先生则将此句改成“自古成功在尝试”,真是神来一笔,化腐朽为神奇。个人今再借花献佛,将此句再转送给世彩先生,因为世彩先生的新著《楚辞集联》,就是因他毅力不挠,勇于尝试,而使其成功的一部作品,可喜可贺!
三、成如容易,却是尝尽艰辛
前个人略述世彩先生的大著《楚辞集联》,表面上看,似极寻常,其实有其奇崛处,因为他撰述的,是一种创格。而在世彩先生撰写过程中,他人或误以为是一件简单轻松,易如反掌之事,其实大谬不然。事实上,却是尝尽万般的艰辛,最后才大功告成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要不是世彩先生在《楚辞集联》《书后》,透露他在撰写过程中,是如何的呕心沥血,如何的费尽苦心,尝尽艰难,否则谁也无从得知他的艰苦!
在此,个人依世彩先生在《楚辞集联》《书后》的自述,略述其在撰述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一)是《楚辞》的诗句,原非按平仄规律写成,难于集成对联。
今要从中选择平仄诗句,对仗工整,以组成对联,实在是件难事,而这自然是属于先天的限制问题了。
(二)《楚辞》文辞艰深,且历代《楚辞》文献,颇为繁杂。
因而在撰成对联前,需对《楚辞》全文的句意、段落、章法、典故、意象,最重要的,是诗人屈原创作的微旨,要非常熟谙,深入其中,有所体悟,再经字字审度,语语斟酌,方能搦管伸纸,下笔底定,此亦世彩先生自己自述的,在撰写对联前,先建立在“喜爱《楚辞》,乐读佶屈聱牙的《楚辞》的基础之上,养成—捧起《楚辞》诵读,就有如尝龙鲊的感觉——特别有吸引力,特别有味道,甚至产生—种偏爱,—种嗜好,—种清癖,—种很深很深的瘾”。
(三)是须耐住寂寞,志向坚定,穷追不舍。
此节一则是世彩先生有感于今日物质丰盛,日新月异,人人无不在竞逐名利,—切以功利至上。而—个人要想完全摒绝外界诱惑,不趋炎附势,不惑于物欲,得心应手,而能水到渠成。有人说:“作文—如鼓瑟,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以此来对照世彩先生之撰写《楚辞集联》,其为文之难,不难得知。二则是世彩先生心志坚毅,在撰写《楚辞集联》时,虽遇及艰难,绝不弃守,仍然持志不懈,即使“得了上联,下联的对出”,依然“穷追不舍,苦苦寻觅”,以求得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矣。三则是世彩先生,外求其读书人气度之扩充,内保其文人之独立与尊严,择善固执,—心—意,以发扬屈原精神为志业,而撰写《楚辞集联》,显然反映出其与世俗大众,极为迥异的人格与操守,正符合儒家修身的唯—心法——正心诚意,此岂非是难能可贵?
(四)是翻译。
世彩先生又提到上下联句,为使更多人能轻松阅读,则须将联中典故、生僻字等,进行注释,再进而翻译。若注释与翻译,还不能尽其意,则须另加附言,予以更详尽地解读。由此看出,要翻译先秦的诗歌,又要能传述其风格神韵,确有其难度,且如楚骚,离开现代年代甚远,要掌握住古人的情感、思路,可说难上加难。因之他就提出其在二十七年前的主张方案,以为翻译先秦诗歌,要达到“准”、“通”、“信”、“雅”、“隽而圆”的五项准的,如是,才算是一个理想境地,可是话又说回来,想要达到此目标,那可要下多大的工夫,才有希望做到啊。
对联绝非是诗余之末,亦非是笔墨游戏,雕虫小技,在艺术上的功用,已构成它是中国古代文艺作品的骨干,经过长时间的演进,早就脱离韵文本体,形成了—种形式与内容,均有其独特格调之文学作品,因之切勿视其为小道而加藐视,正如—位专家所说:
对联虽小道,却易学而难工。无学识便失之浅,无风势便失之弱,无感情便失之浮,无辞藻便失之俗,无修养便不能臻于雄厚雅丽之境。④
此位专家见地独到,别具慧眼。要将对联写好,而达到精湛奇巧,格高雅丽的境地,以避免“浅”、“弱”、“浮”、“俗”之弊,除了要下工夫研究,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厚植学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矣。如此要达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境就不难了。
四、延续创新,继承屈子精神
屈原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位文学家,正如苏雪林师说:“他可以算得我们中国第一个天才,第一个宏博的学者;他又是个热情磅礴的爱国文人,—个极有眼光的政治家,—个酷爱真理,反抗强权的志士,他的芳洁热烈的性情,和坚贞卓荦的人格,已替我们文学界,树立了万古不磨的典型”,因而应该尊称他为“中国文学之父”(《屈原》)。⑤
屈原具有崇高的情操,内外兼美,是—位有如伯夷那样的“圣之清者”,无怪乎苏雪林师要尊称他为“中国文学之父”。而在文学的创作上,他更是—个具有创造才华的奇才,笔者个人曾将他创造的《楚辞》,其所突破的创造,归类为下列几项:
(—)形式:韵散结合——镕铸众体,别创—格。
(二)取材:虚实结合——现实刻画,糅合神话。
(三)音律:诗乐结合——和以楚乐,节奏曼妙。
(四)造语:语文结合——化俗为雅,自铸伟辞。
(五)运笔:奇华结合——文约辞微,惊采绝艳。(《屈骚之“变”与“不变”》)⑥
而世彩先生有心要继承屈原创造的精神,不畏艰难,不计毁誉,历经漫长的十年,陆陆续续,创作出《楚辞集联》三百余幅联语,可谓漪欤盛哉!其创作原因,正如他在《〈楚辞集联〉《书后》写的,“集《楚辞》为联”,是要“把它与骚体诗的创作联系起来,作骚体诗是在《楚辞》大纛之麾下,向外开拓,向前迈进,写出具有《楚辞》韵味的新时代骚体诗”,而集《楚辞》为联,是在《楚辞》文辞的沉浸中,有时甚至是在迷醉中,再回向《楚辞》内核钻入,且要“向主旨回归,向内挖掘,与屈子心灵更加靠近,让集联与《楚辞》文句融而为—,让它更加纯洁精炼,思想意蕴更加集中”。其所揭橥的创作因素,可说动机纯正,意涵深刻,尤其难得的,是屈原的创新求变,也让世彩先生效之仿之,有所继承,因而使其大著,能为《楚辞》研究园地,培植出独树—格的奇花异卉来,值得为他高兴与祝贺。
个人以为世彩先生的这部《楚辞集联》,对其本人,或对社会各阶层人士而言,无庸置疑,有其划时代的意义在,以下个人就略举几点,作为个人阅读后的一些微末心得报告:
第一点心得,自古以来,文人学士,总希望能立言传世,如唐.韩愈就说:“化当世莫若口,传来世莫若书”(《答张籍书》),因而使彼辈人人无不执笔著作,历代以来,著述可谓浩如烟海,然真正能流传于后世者,事实上是极有限的。清·曾国藩于《圣哲画像记》—文说:
吾读班固《艺文志》,及马氏《经籍考》,见其所列书目,丛杂猥多,作者姓氏,至于不可胜数,或昭昭于日月,或湮没而无闻。………为学著书之深浅同,而或传或否,或名或不名,亦皆有命焉。⑦
历来著述,既如此众多,而能传于后世者,寥寥可数,而“或传或否,或名或不名”,曾氏以为“皆有命焉”,姑不论是否有命,著述能流传于后世者,真的是百不得其—,然而千百年来,文人学士,不绝于途,仍是不嫌烦琐,不计利弊,长年累月,埋头努力,既使呕其心,沥其血,销磨尽一生岁月,—生精力,亦在所不辞,可见创作原是有心者有志者,极其自然的表现。当然,从事写作者,虽说出于其情思志趣,然亦须其人具足才气禀赋,方能写出珠玑文章,若非奇伟倜傥之人,是无法胜任的。
世彩先生才华洋溢,文笔雅健,其对《楚辞集联》的书写,完全不考虑或传或否,或名或不名,个人推测其心思有三:
1.使命感使然:世彩先生对屈原之人品,是无比的崇敬,对屈原之诗品,
是无比的仰慕。其个人理想高远,抱负不凡,有心要发扬屈原精神,也就是忧国忧民,坚持正义的大无畏精神。因此他除了研读《楚辞》,创作新《楚辞》外,他构思出以《楚辞》来集联,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去制作联句,化繁为简,去芜存菁,那些联句,还是保留了《楚辞》的原味与屈宋人格精神的光辉。
这些联句,言简意赅,语言精彩,易记易诵,引人入胜。若能深植在人们的心田里,也都能受到感召,都能爱惜一己之人格与名誉,自重自爱,出污泥而不染,不随俗浮沈,以能为社会国家,尽其一份子的奉献,风行草偃,移风易俗,如此,个人小我的生命,岂不是更有意义?
2.责任感使然:个人一向认为屈原是儒家君子类型的人物,儒家提出“笃志”、“力行”、“好学”这三项修养,而这无不在屈原身上显现出来,单看“修”、“好修”字词,在屈原作品中出现的次数,就可想而知。世彩先生的《楚辞集联》,如今堂堂皇皇的呈现在世人眼前,首先是其使命感使然,其次是世彩先生的责任感导致,才会有这部书的问世。
盖尽责的人,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一如前节提到的,在世彩先生撰述《楚辞集联》的过程中,其所遇到的艰辛与困境,真的让人为之动容。而也就在他责任感的驱使下,义无反顾,一往直前,困心横逆,他终究将那些横阻,一一克服,若无责任感的驱迫、激励,否则这部新着,岂能在今日完成?个人以为世彩先生克尽厥职,无不是在发挥其良知良能,所谓天助自助,这是大自然的基本原则,而他能挑得起重担,无疑的,他的确是一个强者。
3.行动力使然:有行动才会有结果出现,无论结果是正是负,若要让它带来甜美的果实,则自然要付出一些代价,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之名训,告诉吾人,一个人只有付诸行动,向前进取,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世彩先生既确定要将《楚辞》集联,此极具意义的崇高目标,亦是一种非常的事业,势必要有非常的魄力,不辞辛苦,勇往直前,才有实现的机会。如今,《楚辞集联》历经十年的耕耘、灌溉,终于付梓了。
我个人形容此事,一如种树,须要细心、耐心、爱心去培植。历经日晒雨淋,才能使幼苗,茁壮成巨木;也—如酿制酱油,材料黄豆,须经淘洗、日晒、装瓮、发酵等过程,才能闻到芬芳气味。而世彩先生有其理想,有其抱负,有其魄力,使其脊梁,不断的锻炼,才得以承担这重责大任,所谓任重而道远,“自知则明”、“自胜者强”(老子语),此事均在世彩先生身上,得到验证。正如他前年所作所书的楹联:“应坚持锻炼留此身担当宇宙,不随时学习持何技服务苍生?”
第二点心得,《楚辞集联》中的名言警句,有些是依原文组合,有些是稍加改易,有所增减,但都是历经淬炼,传诵不绝的诗歌精品,是经得起后人再三咀嚼、深思的作品,是很有强大的教育作用的。如:
《集联》之十:“与蛟龙齐飞,与鸾凤比翼。
与天地同春,与日月齐光”。
《集联》之十一:“德光明而有廉,行婞直而不豫”。
《集联》之六七:“幽昧险隘,虽九死犹未悔。
耿介纯粹,亦余心之所善”。
以上几句,巧妙组合,表现出屈原的高洁形象,当会使人对屈原人品的印象,更为深刻,而成为吾人心中的模范、榜样,足以令人崇敬仿效。再如:
《集联》之五:“竭忠而死国,发愤以抒情”。
精简的二句,展现出屈原忠爱君国的热诚、情怀。有识之士或青年学子,该是如何的受到感动、激励!
《集联》之一四三:“出国门而轸怀兮,何日夜曾忘之。
哀州土之平乐兮,羌灵魂欲归之”。
《集联》之一八四:“狐死必首丘,鸟飞亦返乡”。
上—联句,是说身在异地他乡的人,对故国旧乡的怀念,朝思暮想,当会是如何的耿耿不寐?“灵魂欲归”四字,刻画了游子思乡,眷念不舍的深情。
下—联句,写出狐念旧居,鸟思故巢,鸟兽尙且如此,而人是感情的动物,岂能不如鸟兽,而弃其根,而忘其本?另如:
《集联》之一:“感青春之奋发,驾龙马而腾飞”。
按:此两句联句,是集《离骚》、《大招》、《湘君》三篇字句为联的,虽是三篇诗句组合,而屈原龙马精神犹在,对年轻学子的鼓舞,有其积极的正面作用。因之年轻学生,当趁着年少,奋飞精进,力争上游,切勿浑浑噩噩,不思上进,虚度一生,否则如与草木同朽,又有何意义呢?另如:
《集联》之一四五:“名不可虚作,善焉由外来”。
按:这是集《九章·抽思》句为联的。此联句对个人的修德养性,有极强烈的启发性,所谓“诚实为美”、“人无信不立”、“信义为立业之本”,人处世待人,最重要的,是要以“诚信”为本,切勿为虚名财利所惑,而到处招摇撞骗,虽或得逞一时,“日久见人心”,久而久之,必为他人所识破,致名声毁于一旦,身败名裂。屈原的君子风范,言行一致,联语二句,正是他为人的写照,值得人人警惕。
若是针对从政者而言,如:
《集联》之一○○:“举贤授能,竭志尽忠”。
按:此联是集《离骚》、《卜居》之句为联的。其意乃谓从政者,其本身自当竭尽心志,尽其悃悃忠诚,在施政上,宜识人以明,举贤授能,发挥为人部属之才干,成为国家之栋梁,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百姓能安居乐业。
总之,《楚辞集联》中的警言金句,给予读者一种崭新的思想启发,也可说这都是圣贤的开示,带给人们一种正义无畏的力量,培养慎思明辨的思想意识,以发扬人格健全的道德勇气,而达到其教育功能的最高准则。
第三点心得,《楚辞集联》一如前节所言,是一种创格,一种新形式,新方法,只因集联之后,其“意义更加精粹,文字更加简短,更易于记诵,更适应当今生活快节奏中的人们”(《楚辞集联》“书后”语),个人给予的评价是:“简明扼要,戛戛独造,圣贤开示,发人深省”。
《楚辞集联》在教育性而言,应可发挥其极大的启迪作用。不仅如此,当然它也有其应用性,譬如应酬往来,或属于文人的文化活动,如书法展览、书法比赛、碑帖制作等。另外其中某些联句,更有着娱乐的作用,盖某些联句,是极有讽刺性的,或可藉这些联句,使某些愤世嫉俗之士,稍解怨怼。又或使一些性情豁达之士,以超尘脱俗之态度,藉以自嘲,或以刺世,劝诫,而达针砭世俗之目的。如:
《集联》之二一一:“服斯艾以盈要兮,尔何怀此独异?
委厥美而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按:此乃集《离骚》句为联。人生在世,尽管自认才学俱优,然却难以一直一帆风顺,不如意事,固十常八九,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岂能如何?怎么排解呢?若以上述联句对之,则不平之气,当会得到舒解,心情自然会开朗些,所谓“境由心造”,不是吗?再如:
《集联》之二二三:“人心不足,虺蛇吞象。
“兽口能言,鬿雀食人”。
按:此联对句,原出自〈《楚辞·天问》,经稍将原文,加以更易,并增减几字,原疑问句改成肯定句后,其讽世意味,更为强烈。盖社会上,往往有些人,自私自利,自大自矜,私欲旺盛,其内心念念不忘的,只有个人的欲求与享乐,其所作所为,常是损人利己之行,如是,其不乐极生悲者,未之有矣。若以上举联句对之,岂非是活画出这种人的丑态面目?而上举的对句,可谓戏谑备至,让人顿生痛快淋漓之感。其他如:
《集联》之二三二:“凫雁皆唼夫粱藻,凤凰独翔乎霄空”。
按:此原是宋玉《九辩》的原文,经加增减几字后,集成对句。盖世风日下,庸俗者往往靠背景或关系,占居高位,却尸位素餐,毫无作为,致庸庸碌碌,过其一生。而有些才能杰出者,却怀才不遇,到处碰壁,令人感到不平。联句中,以凤凰形容这种才俊之士,以“独翔乎霄空”,形容其未能获得拔举,只有孤处一方,而被埋没。现实世界中,往往是如此,让人无可奈何。上述的对句,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其讽刺性十足。
韩愈有诗云:“文字觑天巧”(《赠孟东野诗》),此所谓“天巧”,词意原是指天赋本能。吾人或可借来指屈宋之《楚辞》原作。而李贺提出“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虽是李贺之文学主张,也是表达其对诗艺之自负与肯定。其实吾人或可借此句诗,来形容世彩先生的《楚辞集联》,也就是因通过能夺天巧的艺术手腕,而使《楚辞》原著,更加活化,更有生命力,措辞造句,历经千锤百炼,善用遐想与浓缩的手法,另辟新境,自出机杼,以达到戛然独造的高超意境,足以看出世彩先生,寄托在集《楚辞》联句的构思与决心,及追求艺术表现的精神了。
世彩先生的理想,是希望借着《楚辞集联》的联句,能广泛的散布于学界、教育界,以至于社会各阶层。人人都能穷不失义,达不离道,遵循礼、义、廉、耻的规矩,卓然自立,对社会、国家,贡献出心力与血汗,一致为百姓之福祉,社会之安定,民族之兴荣而奋斗!试看世彩先生在其大著的《内容简介》文末说:“凡为当代之中国学人,须获有一部《楚辞集联》,以便与屈宋《楚辞》,两相参照,阅读与欣赏,以探其妙,乃不虚生此国,乃不虚生此伟大的时代”。其发出此豪语,对照文中的“以探其妙”,则其心愿与理想,即可由此思过半矣。
五、结语
《楚辞集联》虽是自《楚辞》集成对联句,却能脱胎换体,使其言简而赅,意切而句健,佳句连连,令人玩味不已,个人以为是卓越之作。曾国藩以为读书要能领略其文学意趣,而说:
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古人绝好文字,大约于此四者之中,必有一长。⑧
曾氏之见,高明独到,个人以为《楚辞集联》,充满文学意趣,也是一部有气有势,有识有度,有情有韵,有趣有味之作,自是一部绝好文字。又张潮在所著《幽梦影》说:
因思人生必有一桩极快意事,方不枉在生—场。即不能有其事,亦须着得—种得意之书,庶几无憾耳。⑨
个人认为《楚辞集联》,该可推定是世彩先生平生的“得意之书”之一,也是一种“千秋大业”(张潮《幽梦影》语)。⑩一如之前,其著作的《新楚辞》,亦是其“得意之书”。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中国文学的长河,却源远流长,有如长江黄河,滔滔不绝,永不止息。深深期盼每一位国民,都能自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中国文学中,享用着其中一瓢的文学醴泉活水,以美化每一个人的慧思与灵性。《楚辞集联》虽仅是万古长流之中国文学中的一泉一溪,但其在光大《楚辞》大江大河的声势与活力上,无疑的,当然是贡献卓著,值得文学史家记上一笔。
而作者世彩先生的文学创作生命,个人以为应是“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的。相信未来假以时日,世彩先生在热爱《楚辞》的大旗飞舞下,一定会步武屈宋的足迹,创作、研究不辍,在《楚辞》的园地中,努力培植出更让人目眩神夺,惊叹连连的“得意之书”来。有人说“文学生命的意义,是在创造文学继起的生命”,或说“完美事物的创造,是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加以真善美化起来”,个人愿将这二句,送给世彩先生,作为其新著问世的贺礼,是为序。
〔注释〕①张治:《对联之研究与学习》,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年8月2版第一次印刷,第3页。
②吴调公:《中国楹联学·序》,季世昌、朱净之编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第8页。
③李渔叔:《莘庵联选·序》,刘衡:《莘庵联选》,台北:自印,1957年12月初版,第3、4页。
④张治:《对联之研究与学习》,台北:商务印书馆1993年8月2版,引近人筱匡之论点,第33页。
⑤苏雪林师:《屈原》,《学术季刊》(台北)第1卷第4期(1953年6月25日),第41页。
⑥陈怡良:《屈骚之“变”与“不变”》,《第三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政治大学文学院主办)1996年12月,第207~237页。另再收入陈怡良:《屈骚审美与修辞》,台北:文津出版社2008年10月初版。
⑦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曾国藩全集》,长沙:岳麓出版社2011年9月第2版,第14册,第150页。
⑧清·曾国藩:《曾文正公文集》,台南:大孚书局1984年10月初版,《家训》,第45页。
⑨清·张潮:《幽梦影》,台南:德华出版社1976年3月初版,第52页。
⑩清·张潮:《幽梦影》,台南:德华出版社1976年3月初版,第26页。
附:
漆雕世彩诗词
漆雕世彩,孔门八儒之一漆雕开之后裔。1948年4月17日生于湖北潜江,汉族。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辞赋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经学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荆州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著有《漆雕世彩诗词选》《三贤堂楹联选粹》骚体诗集《梅赋》《湖北代表书家作品集·漆雕世彩卷》《海内外名家评<梅赋>》、骚体诗赋《新楚辞》《当代书画艺术家·漆雕世彩》等。
咏书圣王右军
羲之书法何雄逸,虎卧皇宫龙跃天。
凤翥鸾翔钭似正,烟霏露结断还连。
名高乐毅徒彰史,韵远兰亭漫入仙。
潇洒中和缘澹泊,芳名书圣永流传。
咏柳公权
劲健逸遒容峻峥,千秋楷法翰林英。
惊鸿饿隼云霞舞,冷铁生钉剑戟横。
道士翩翩幽壑出,天风飒飒骨中生。
诚哉心正书方正,宝墨留馨万古情。
题涪翁书李白忆旧游诗卷
藏真三味晚年尝,忆旧游篇寄热肠。
超迈沉雄狂草笔,清奇浪漫好诗章。
龙蛇逦迤飘然举,花树缤纷馥郁香。
为许千秋观不足?珠联璧合一圭璋。
題黄山谷书伏坡神祠卷
千年奇笔典型存,妙似折钗厅漏痕。
爽截雍容龙出海,雄强恣肆虎眠阍。
笔关字里方知笔,根入禅中始定根。
绝代法书藏底处?天华掞出日中魂!
咏苏东坡二首
胜地眉山蕴众芳,东坡秀出逼穹苍。
飘摇宦海沉还起,睇眄蓬门暖抑凉?
奇藻清词藏妙理,行云流水溢天香。
文坛荡尽浮华气,铁板铜琶唱绮章。
风流倜傥起毫端,郁郁芊芊绣蟒盘。
斜直纵横成率意,圆肥遒媚出忠肝。
搏人奇鬼惊摩抚,喷浪怒龙愕视瞻!
才德文章熔为此,古今学者比肩难!
题黄庭坚
山谷苏门沾溉深,诗书巨擘颂于今。
法宗逸少除尘俗,桨荡峡中堪悃忱。
孤月流天云绝翳,苍龙入海水无音。
幽人笔挟风涛气,神韵飞扬写素心!
寄 远
袅袅烟波袅袅秋,我今来伴大江游。
江边凤阁接龙阁,天外蜃楼连海楼。
高士歌残寒士哭,骚人赋罢美人愁。
知音难觅心何寄,常使英雄也泪流!
章 台
又见章台杨柳青,桃花灼灼正含情。
如烟暮色天边落,似水闲愁腑内生。
万卷诗书偏误我,无边风月每怀卿!
此心欲共浮云去,吴越之间听凤鸣。
题颜真卿三首
鲁公凛凛立朝纲,留取英名百代香。
义烈拼身威且直,忠贞死国慨而慷。
禄山叛主刀沾血,希烈拘人斧带霜。
痛煞德宗常洒泪,揪心夜夜对戎装。
巍巍人品自流芳,书品煌煌耀八方。
一变法门恢一体,千磨铁砚燦千章。
正颜直是谦君子,盛德浑如朗日光!
赫赫法书雄万古,悠悠天趣过沧桑。
裴将军帖鼎能扛,飒爽英姿态万方。
非篆非分闻虎啸,亦行亦草起龙骧。
风神凛冽奇而伟,气势轩昂老更狂。
海岳一生难一到,我今走笔意飞扬。
清夜怀苏轼
年来日日感遗篇,今夜黄州魂梦牵。
也酒也云也愤世,任风任雨任吁天。
漫随意马游云窟,便纵心猿到日边。
赤壁幽思江岸水,坡公何处共婵娟?
题陈方既先生书论全集八首之一
高情难却勉强写,手颤歪歪抖捣频。
磈硊硱磳形霸悍,嶙峋偃蹇势停匀。
来如急雨矫如电,去似微云妙入神。
宠辱实为身外事,最难眷眷笔中真。
上一篇:咏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