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国外散文国外散文

尼亚加拉大瀑布

查尔斯·狄更斯(英)2023-10-124474人已围观

简介我们坐在小渡船上,从紧在这两个大瀑布前面那条汹涌奔腾的河里过的时候,我才开始感到是怎么回事;不过我却有些目眩心摇,因而领会不到这副光景到底有多博大。一直到我来到平顶岩上看去的时候——哎呀天哪,那样一片飞立倒悬的晶莹碧波!——它的巍巍凛凛,浩潮峻伟,才在我眼前整个呈现。

 

尼亚加拉大瀑布

查尔斯·狄更斯(英)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于181227-187069),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等。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18706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他的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一生共创作长篇小说13部半,其中多数是近百万言的大部头作品,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书信、散文、杂诗。他多次去欧洲大陆游历、旅居,两次访问美国,中年以后先后创办《家常话》和一年四季期刊两种,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

狄更斯于181227日生于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父亲是海军中的小职员,嗜酒好客,挥霍无度,经常入不敷出。他从小能演会唱,常被父亲带到酒店表演节目。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在他心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他只上过几年学校,主要靠自学和深入生活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文学素养。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广泛了解社会。

后担任报社的采访记者,熟悉议会政治中的种种弊端。24岁时与报社出版人霍加斯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育有10个子女。由于性格和趣味上的差别,给他的创作、特别是晚年的生活带来了不幸。他在采访之余开始文学创作。他常带着笔记本在伦敦偏僻的角落和乡村漫游,为日后的创作搜集了丰富的素材。

他一生刻苦写作。晚年常常白天写作,晚上被邀请去朗诵自己的作品。繁重的劳动、家庭和社会上的烦恼,以及对改变现实的失望,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69日在写作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时去世。狄更斯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并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小时候狄更斯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12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债务问题而入狱,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场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不过后来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15岁时他从威灵顿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律师行工作,后来又转入报馆,成为一名报导国会辩论的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成才。

狄更斯生活在英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贫困、破产,无产阶级遭到残酷的剥削而沦为赤贫。当时在英国发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给予狄更斯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反映了宪章运动时代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但他始终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同情劳苦人民,又害怕革命。他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揭露它的罪恶,但他不主张推翻这一制度。他希望通过教育和感化来改造剥削者,并依靠他们的善心和施舍来消除社会矛盾。他以生动、幽默的笔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在他从事创作的34年中,他写了14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部未完成),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

狄更斯的创作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

早期(18331841):狄更斯开始文学创作时,先为伦敦的<晨报>等撰写特写,主要表现伦敦城乡的风俗人情和景物、对生活的爱和憎。1836年出版了特写集1837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开始在报上连载。作者通过匹克威克和他的“匹派”至友的游历,暴露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黑暗,描绘了作者心目中的“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反映了作者向往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思想与乐观主义情绪。

作者还批判了英国的议会制度、法律、司法、监狱等,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述绅士、车夫等各种人物,宣扬实施道德教育的理想。这部小说在结构上颇为松散、拖沓,但它把平民作为主人公是前所未有的。它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第一个成果。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

董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是3部政治意识很强的重头作品。《荒凉山庄》以错综复杂的情节揭露英国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黑暗;《艰难时世》直接描写罢工斗争,是对英国宪章运动的策应;《小杜丽》详尽描绘了负债人的监狱生活,同时也更为深入地揭露了英国官僚制度和机构的冗繁、腐朽。

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我们共同的朋友是又一部广泛深入社会的批判小说,其中所包含的人性探索和生活哲理也更见深刻,作品运用的象征主义和侦探小说手法更增添其艺术魅力。狄更斯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虽仅完成23章,从中也可见其精雅文笔、严谨构思以及诱人的悬念和神秘色彩。

狄更斯的小说作品中,早期的巴纳贝·拉吉和后期的《双城记》是历史小说。《巴纳贝·拉吉》以18世纪末英国清教徒反对天主教统治的高登暴动为背景;《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两部小说同样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

两部小说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

后期(18481861):这是狄更斯创作的繁荣时期。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他着力描写小人物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乐观主义精神已被沉重、苦闷的心情和强烈的愤懑所代替。这时主要的作品有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和《远大前程》等。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断深化;艺术风格也有了与前不同的特色。作者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表现人物的特征;在着力描写小人物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的同时,对资产阶级的罪恶和惨无人道的社会制度作了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概括。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

 

 

 

那一天的天气寒冷潮湿,着实苦人;凄雾浓重,几欲成滴,树木在这个北国里还都枝柯赤裸,完全冬意。不论多会儿,只要车一停下来,我就侧耳静听,看是否能听到瀑布的吼声,同时还不断地往我认为一定是瀑布所在那方面死乞白赖地看;我所以知道瀑布就在那一方面,因为我看见河水滚滚朝着那儿流去;每一分钟都盼望会有飞溅的浪花出现。恰恰在我们停车以前几分钟内,我看见了两片嵯峨的白云,从地心深处巍巍而出,冉冉而上。当时所见,仅止于此。后来我们到底下了车了;于是我才头一回听到洪流的砰訇,同时觉得大地都在我脚下颤动。

崖岸陡峭,又因为有刚刚下过的雨和化了一半的冰,地上滑溜溜的,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下去的,不过我却一会儿就站在山根那儿,同两个英国军官(他们也正走过那儿,现在和我到了一块)攀登到一片嶙峋的乱石上了;那时澎渤大作,震耳欲聋,玉花飞溅,蒙目如眯,我全身濡湿,衣履俱透。原来我们正站在美国瀑布的下面。我只能看见巨瀑滔天,劈空而下,但是对于这片巨瀑的形状和地位,却毫无概念,只渺渺茫茫,感到泉飞水立,浩瀚汪洋而已。

我们坐在小渡船上,从紧在这两个大瀑布前面那条汹涌奔腾的河里过的时候,我才开始感到是怎么回事;不过我却有些目眩心摇,因而领会不到这副光景到底有多博大。一直到我来到平顶岩上看去的时候——哎呀天哪,那样一片飞立倒悬的晶莹碧波!——它的巍巍凛凛,浩潮峻伟,才在我眼前整个呈现。

于是我感到,我站的地方和造物者多么近了,那时候,那幅宏伟的景象,一时之间所给我的印象,同时也就是永远无尽所给我的印象——一瞬的感觉,而又是永久的感觉——是一片和平之感:是心的宁静,是灵的恬适,是对于死者淡泊安详的回忆,是对于永久的安息和永久的幸福恢廓的展望,不掺杂一丁点暗淡之情,不掺杂一丁点恐怖之心。尼亚加拉一下就在我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留下了一副美丽的形象;这副形象,一直永世不尽留在我的心头,永远不改变,永远不磨灭,一直到我的心房停止了搏动的时候。

我们在那个神工鬼斧、天魔帝力所创造出来的地方上待了十天,在那永久令人不忘的十天里,日常生活中的龃龉和烦恼,如何高我而去,越去越远啊!巨瀑的砰訇对于我如何振聋发聩啊!绝迹于尘世之上而却出现于晶莹垂波之中的,是何等的面目啊!在变幻无常、横亘半空的灿烂虹霓四围上下,天使的泪如何玉圆珠明,异彩缤纭,纷飞乱洒,纵翻横出啊!在这种眼泪里,天心帝意,又如何透露而出啊!

我一起始,就跑到了加拿大那一边儿,在那十天里就一直在那儿没动。我从来没再过过河;因为我知道,河那边也有人,而在这种地方,当然不能和不相干的闲杂人掺和。整天往来徘徊,从一切角度,来看这个垂瀑;站在马蹄铁大瀑布的边缘上,看着奔腾的水,在快到崖头的时候,力充劲足,然而却又好像在驰下崖头、投入深渊之前,先停顿一下似的;从河面上往上看巨涛下涌;攀上邻岭,从树杪间瞭望,看激湍盘旋而前,翻下万丈悬崖;站在下游三英里的巨石森岩下面,看着河水,波涌涡漩,砰訇应答,表面上看不出来它所以这样的原因,实在在河水深处,却受到巨瀑奔腾的骚扰;永远有尼亚加拉当前,看它受日光的蒸腾,受月华的迤逗,夕阳西下中一片红,暮色苍茫中一件灰;白天整天眼里看它,夜里枕上醒来耳里听它;这样的福就够我享的了。

我现在每到平静之时都要想:那片潮瀚汹涌的水,仍旧尽日横冲直滚,飞悬倒洒,砰訇漰渤,雷鸣山崩;那些虹霓仍旧在它下面一百英尺的空中弯亘横跨。太阳照在它上面的时候,它仍旧像玉液金波,晶莹明澈。天色暗淡的时候,它仍旧像玉霰琼雪,纷纷飞洒;像轻屑细末,从白垩质的悬崖峭壁上阵阵剥落;像如絮如绵的浓烟,从山腹幽岫里蒸腾喷涌。但是这个滔天的巨瀑,在它要往下流去的时候,永远老像要先死去一番似的,从它那深不可测、以水为国的坟里,永远有浪花和迷雾的鬼魂,其大无物可与伦比,其强永远不受降伏。在宇宙还是一片混沌、黑暗还复掩渊面的时候,在匝地的巨瀑——水——以前,另一个漫天的巨瀑——光——还没经上帝吩咐而一下弥漫宇宙的时候,就在这儿森然庄严地呈异显灵。